在视觉艺术的殿堂中,有一场别开生面的赛事总能吸引全球的目光,那就是世界视错觉大赛(Best Illusion of the Year Contest),自2005年创办以来,这项赛事不仅展示了人类对视觉感知的无限探索,还让我们在惊叹之余,对大脑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视觉盛宴,看看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视错觉作品,以及它们在历年大赛中的排名。
2021年度:科学与魔法的完美融合
2021年的世界视错觉大赛再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极限,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名为《幽灵皇后》(The Phantom Queen),由马特·普理查德博士(Dr. Matt Pritchard)创作,这个作品巧妙地利用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小盒子,上面印有精心设计的变形格纹,当角度合适时,这个小盒子仿佛穿上了一件“隐形斗篷”,使得西洋棋中的皇后棋子在现实中消失无踪,而只能在镜子中显露真身,这一创意不仅令人惊叹,更揭示了视觉感知中的错觉现象。
除了让皇后棋子消失,马特还展示了“隐形斗篷”的进阶用法——通过一张写着“动物园”(Zoo)的小纸片,在棋盘格上“变”出了三只小动物,这一魔术的奥秘在于,小动物其实一直躲在“隐形斗篷”里,当纸片背面的胶水将斗篷粘走时,小动物便现身了,这一作品不仅展示了视错觉的神奇,还融入了魔术的元素,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感叹科学与魔法的完美融合。
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是《变化中的房间的错觉》(The Changing Room Illusion),由迈克尔·A·科恩(Michael A. Cohen)创作,这个作品通过长达51秒的长镜头,展示了科学实验室接待室中的一系列微妙变化,如地毯消失、圣诞树灯亮、窗帘移动等,而观众往往难以察觉这些变化,这一作品巧妙地利用了人类对周围变化感知不高的特点,以及注意力被其他元素吸引的现象,创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视错觉效果。
2017年度:经典错觉的演绎与变化
回顾2017年的世界视错觉大赛,同样不乏精彩之作,获得第三名的是《动态米勒-莱尔错觉》(Dynamic Müller-Lyer Illusion),由意大利阿基米德实验室的吉安尼·A·(Gianni A.)创作,这个作品通过动画展示了米勒-莱尔错觉的动态效果,即线段两端的箭头可以让其在视觉上显得更长或更短,这种错觉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被V形箭头中的感受区域所吸引,从而产生了直线末端向内/向外切换的错觉,这一作品不仅展示了视错觉的生理现象,还通过动画的形式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获得第二名的是《蓝色咖啡墙错觉》(Skye Blue Café Wall Illusion),由美国艺术家维多利亚·思凯(Victoria Skye)创作,这个作品在完全平行的直线上创造了一种倾斜的错觉,深蓝色的线条看起来像是倾斜的,这一错觉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和颜色的对比与变化,以及交叉点上钻石指向的角度所致,通过模糊图像和溶解对比度,这一错觉逐渐消散,展现了视错觉的奇妙变化。
获得第一名的是《只有动起来才能显示的物体》(Shape from motion only),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电机工程学院的赫德瓦·斯皮策(Hedva Spitzer)、达娜·提若什(Dana Tearosh)和尼夫·威斯曼(Niv Weisman)共同创作,这个作品通过开启和关闭像素的闪烁来实现景象与背景的塑形,所有信息仅仅在时间区域内呈现,在空间域中没有任何轨迹,这一作品不仅展示了视错觉的复杂机制,还为更好地理解视觉系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视觉的奇妙探索
世界视错觉大赛不仅是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人类思想和大脑运作的深入探索,这些令人惊叹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视错觉的神奇魅力,还让我们对大脑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赛事和作品,继续引领我们走向视觉艺术的更高境界。
转载请注明来自大同市国学幼教学校【官方网站】,本文标题:《世界视错觉大赛排名,开启视觉奇幻之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