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在电动车管理和市场整治方面频频出台新政策,旨在进一步规范电动车市场,保障交通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从2025年1月1日起,一系列针对电动车的新规正式施行,涵盖了电动车的销售、上路、停放、充电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浙江电动车市场的最新动态。
多地开展电动车市场整治行动
自开年以来,浙江省各地市纷纷开展电动车市场整治行动,重点打击非标车、非法改装、违法载人等行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电动三轮、四轮(老年)代步车专项治理行动,该行动将持续至2025年2月底,交警部门对当地的电动三轮、四轮(老年)代步车用户开展严查严管,除了非标电动三、四轮车外,还严查车辆的违法载人、酒驾醉驾、交通违规等行为,行动以来已经直接查扣了近百辆三四轮车。
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当地市监局、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也在各镇乡村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联合路查行动,严查当地电动车是否是非标车、是否存在改装、篡改等问题,并进行问题溯源,进一步调查门店。
广西省北海市同样开展了三轮车交通违法整治行动,通过定点和流动巡逻等方式,严查当地三、四轮车用户的无牌无证、违法载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尤其针对非法营运的三四轮车进行严查严整,对于非标车直接查扣。
浙江湖州实施电动车安全管理办法
2025年1月1日起,浙江湖州正式实施了《湖州市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办法》,对电动车的销售、上路、停放、充电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规明确,三类车型将禁止上路行驶,包括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车、使用梯次利用锂电池的电动车以及非法改装、拼装的电动车。
在生产销售环节,新规要求电动车必须获得强制性认证标识(3C认证),否则不得销售和注册登记,电动车的停放和充电也有明确要求,禁止违反用电安全私拉电线或插座给电动车充电,禁止在门厅、电梯厅等公共区域未进行防火分隔的架空层停放或给电动车充电,禁止占用间距和消防通道等区域停放或给电动车充电。
对于小区的充电设施,新规要求设置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的安全充电功能,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对于快递、外卖等集中使用的电动车,支持采用以换代充的模式,大力发展换电,保障车辆的安全。
杭州曝光电动车违法行为典型案例
为了更好地管理电动车,杭州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加大了对电动自行车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并曝光了一批典型违法行为案例。
杭州上城区翰林街16号电动自行车店因改装、拼装、加装已登记电动自行车被民警查获,并处以罚款,同样,杭州上城区三义路34号电动自行车店、杭州市之江度假区韩芳电动车商行等也因类似违法行为被处以高额罚款。
还有多起因电动车非法改装导致的交通事故案例被曝光,陈XX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因改装电池、拆除限速装置、坐垫加长,在超车时与前方自行车发生擦碰,造成对方颅脑损伤,陈XX因此被处以罚款,并责令拆除改装设备,恢复车辆原状。
浙江出台新规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
除了上述整治行动和管理办法外,浙江省还出台了新规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印发了《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自2024年12月2日起施行。
新规要求充电费用实行价费分离,严格明码标价,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在充电场所、手机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等醒目位置分别标示充电电价、服务费项目与收费标准,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单次充电结束后,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向用户推送计费模式、充电时长、充电电量以及收费金额等信息。
新规还推动电网直接供电服务居民住宅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并按居民合表用户电价计收充电电费,对于2025年1月1日以后新建居民住宅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原则上应当由电网企业直接供电。
随着浙江省一系列电动车新规的落地实施,电动车市场整治行动将持续加强,这些新规不仅有助于规范电动车市场,保障交通安全和消费者权益,还将推动电动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期待浙江省能够继续加强电动车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
我们也呼吁广大电动车用户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不购买、不使用非标车和非法改装车,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创美好出行环境!
转载请注明来自大同市国学幼教学校【官方网站】,本文标题:《浙江电动车市场迎大变革,多项新规今日起落地实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